“Beyond the inter-Culture”—第二届中韩现代设计交流展2020中国青年艺术家特别展开幕
国际公共视野站2020-06-23 02:55
展览海报
01:03
展览现场视频
2020年6月15日-26日,"Beyond the inter-Culture"——第二届中韩现代设计交流展·2020中国青年艺术家特别展,于韩国釜山举行。此次中韩设计交流展邀请了中韩两国艺术行业内的教授、教师、博士、专家等的110件作品展出,并邀请韩国首尔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及院长,首尔市副市长兼首尔设计总管部长权宁杰()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院长、亚洲艺术科学学会理事顾传熙教授进行了网络开幕论坛。
展览外景
此次特别展有来自中央美术学院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所高校的老师、博士以及中国成熟青年雕塑艺术家的20件雕塑作品进行展出。由于疫情原因,该展览在实体空间中展示艺术家雕塑作品的海报。将海报的视觉能效与既定的视觉经验中的雕塑质感连接在一起,从而构建出别具意蕴的内涵,以及融汇创想的感知。韩国主办方非常重视此次展览,对于因疫情无法来到展馆参观的人,特别制作了视频“网络艺术之旅”传达现场的氛围并介绍作品。
策展人李建华博士
本次特别展由青年艺术家,韩国东西大学博士李建华策展,中央美术学院教师,青年艺术家钱亮作为艺术家代表通过网络录制了视频,对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表示了美好的祝愿,并认为通过超越语言的艺术交流,增进了中韩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友谊。特邀评论为青年评论家、作家、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扶日,展览主办为ADCF亚洲未来设计研究所,协办为韩国东西大学。
01:36
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、青年艺术家钱亮
展览现场
此次展览是策展人李建华继去年“Toward the Ocean”-2019中国青年艺术家联展·雕塑展之后的又一个展览策划项目,本次展览以“国家认同感”主题为核心,作品以雕塑作品海报为主,旨在弘扬中韩文化,倡导对中韩两国作品关注鼓励及相互比较。通过此次展览,全面立体的呈现当下中国青年艺术家最鲜活的艺术创作状态,营造独具想象力的雕塑空间,并提供对两国文化的理解和积极沟通的机会。
展览现场
李建华在策展人语中写到,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疫情当下,我们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,全民战疫,我们由衷的涌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。雕塑艺术家以优秀的作品反映我们的国家、我们的时代,并全力为凝集磅礴精神力量做着贡献。通过此次展览的作品,铭刻历史时刻,凝聚温暖记忆,用艺术为大家带来共鸣。
展览现场
Beyond the inter-Culture"—第二届中韩现代设计交流展·2020中国青年艺术家特别展展评
中韩两国,同属东亚文化圈,有文化上的亲缘性,在诸多领域,存在广泛交流。而在当代社会,中韩两国在艺术层面的交流过程中,更是凸显出兼具共性与个性的特质。本次参展的70-90后中国青年艺术家,以不同的雕塑媒介,彰显出新锐的时代语境,涵盖具象表现、抽象塑造、综合媒材等形式。这些作品,构成了融汇臆想与现实的雕塑群体,一齐铸就了"和而不同"的丰盈图景。艺术家们的思绪脉络,游移在作品的"筋骨"与"心神"之间,他们渗透在创造过程中的智识与追求,幻变为作品中凝结的意识痕迹。
展览现场
现代到后现代的艺术思潮,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本次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当中。在当代艺术理论的背景之下,他们展现出的是多元化的意味,其中渗透着个体的性格特质、审美理念、思维走势,甚至是内心矛盾……艺术家的创想,游走于个性、共性之间。这一过程,仿佛一种隐秘的冥思,在心灵的作用力下,构建出繁复的物质结构,并不断映现着鲜活涌动的辉光。这二十名艺术家的作品,一定程度上,折射出当代中国青年雕塑家的创作生态,映现出多维的问题意识。艺术家们针对当下的社会百态,进行着深层的思辨,这种思辨,主要集中在传统东方价值观与不断变幻的社会思潮的冲突,个体艺术探索与社会观念的对立之中。这类冲突,一方面,能够激发艺术家们探索的热望;另一方面,也促使他们对矛盾现状加以思考与剖析。
展览前的准备
在全球化的背景当中,韩国的当代雕塑,同中国的当代雕塑处于相似的语境之中。韩国的当代艺术,呈现出传统的东亚文化观念,以及激变的当代意识。无论在文化导向、审美意蕴,还是艺术理想、材料语言等方面,韩国雕塑家创造出了多元并存的作品,探讨了深度的人文议题。许多作品,受到韩国的民族特质,西方艺术思维趋向,以及当代韩国社会人文等元素的综合影响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韩国与中国的当代雕塑,有共通之处,因为,两国有近似的文化基因,也都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。不过,中韩两国的社会体制、意识形态、民族特性等方面,仍有很多不同。因而,韩国艺术家,在自身社会背景影响下进行的创作,颇具鲜明的审美指向,彰显出深入的对于材料性能的探究挖掘。既有融汇本土艺术元素的细致、内敛意味,又有新颖鲜活的对于传统的重构,以及对于当代韩国艺术思潮的反思。
展览前的准备
中韩两国的当代艺术,既有全球化的倾向,又在世界当代艺术之林中,彰显出鲜明的精神诉求。在共通的文化背景中,存在相异之处,这一点,恰恰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相互认知。因为,国家、民族的认同感,往往是基于文化层面的认同感,此次展览,正是以雕塑为切点,旨在促进中韩深度的艺文交融。此外,由于疫情原因,该展览,将会在实体空间中,展示雕塑作品的海报。此举,将相对虚拟的海报的视觉能效,与既定的视觉经验中的雕塑质感,连接在一起,继而构建出别具意蕴的内涵,以及融汇创想的感知。
宋扶日(青年评论家、作家、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)
参展艺术家及作品
窦付坤
窦付坤 -《经典之破》
丁浩
丁浩 -《乌托邦》
戴文静
戴文静 -《女娲》
付磊磊
付磊磊 -《来自高原的问候》
黄山
黄山 -《飒沓》
纪国辉
纪国辉 -《无问东西-伫》
贾善国
贾善国 -《知白守黑》
李建华
李建华 -《硕果》
路路
路路 -《驭风前行》
刘水洋
刘水洋 -《骨环》
赖台根
赖台根 -《翰墨传薪》
刘辛未
刘辛未 -《二维码扫码》
刘震
刘震 -《融-非攻》
马文甲
马文甲 -《肖像研究-钱钟书》
钱亮
钱亮 -《门神》
任雪梅
任雪梅 -《合影》
项一
项一 - 《镜心》
严超
严超 -《深渊凝视》
杨春
杨春 -《元塔3号,元塔5号,元塔7号》
张万军
张万军 - 《共生》
-展览信息 -
中文海报
Beyond the inter-Culture
2020中国青年艺术家特别展
发表评论
请登录